yobo手机下载app_推荐yobo体育全站app下载

yobo体育全站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与边疆社会发展”学术论坛在石河子市举行

发布者:代云发布时间:2023-11-05浏览次数:566

2023年11月4日,“中国式现代化与边疆社会发展”学术论坛暨“边疆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石河子市成功举办。本次学术论坛由石河子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与会专家学者以“中国式现代化与边疆建设”为主题,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意义和边疆社会的实践型态、边疆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内容。石河子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兆敏、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先后为会议致辞。石河子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卉主持开幕式

李兆敏在致辞中首先代表石河子大学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接着指出,支持边疆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此次三校合作探索科研合作服务新疆和兵团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是我校边疆研究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边疆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将积极开展边疆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的研究工作,为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希望各位专家和学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推动我国边疆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宝贵的研究成果。

周飞舟在致辞中表示,北大和石大有着20多年密切的支持和合作关系,这次论坛旨在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合作,在实质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拓展和深耕。周飞舟回顾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边疆民族社会研究的传统和历史积淀,北大社会学的民族研究将民族研究与城乡发展、社会治理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同费孝通先生所说,社会学的研究需要从实求知,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是研究能够得到真知灼见的前提,希望借此机会与从事边疆社会研究的社会学、人类学的同仁加强交流。三校共建“边疆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的成立,必将会推进各自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在合作中开出更加绚丽的边疆社会研究之花。

何雪松在致辞中说,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离不开新疆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疆的现代化,华东理工借助国家对口支援政策服务新疆这个国之大者,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实践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探索方面,我们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期待通过三校成立的“边疆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的平台,能够更好的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边疆。

石河子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代表为“边疆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共同揭牌,宣布三校共建的“边疆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第一场主旨报告石河子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瑜副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城乡融合》的报告。周飞舟认为,基于中国经验能看到中国的城乡关系实践表现出二元对立基础上很强的“共生性”,人口流动是发展的动力和稳定的基石,“家”为流动的人提供情感和伦理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镇化方面的集中体现。周飞舟提出要超越城乡对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性”,实现“乡土伦理”在城市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教授做《中国特色社会学建设的历史机遇与时代想象力》的报告。王天夫关注数字时代到来给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带来的根本性变革,提出数字社会研究也面临历史性机遇,社会学承载学科的使命要求新的思想与理论提供清晰的学科发展前景和学科话语权,更好地阐释中国社会变迁。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教授主旨发言的题目是《边疆、区域与国际:社会工作的中国式空间想象》。何雪松认为,中国式社会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工作: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是时代主题。治疆方略下的社会工作包括民生+民心、物质+服务、救助+发展、富裕+团结等丰富内容,新疆作为在“一带一路”的重要地区,社会工作需要立足边疆、面向区域,并走向国际,突破梯度发展模式,寻求跨越发展的可能。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建新教授以《边疆社会稳定与发展——治疆方略初探》为题分享了对不同历史阶段治疆方略的逻辑基础和政策效果的思考。新时代后宗教本土化、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等政策有效促进了新疆稳定,治疆方略及实践体现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观念价值。

石河子大学法学院高卉教授的《山里鸡和牧场驼——对一个游牧定居社区产业项目实验的人类学研究》从微观视角基于环境人类学探讨了一个哈萨克族游牧定居社区产业项目实验遭遇的困境。指出技术作为人类与环境互动的直接方式,不仅塑造人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秩序和文化形态,并对产业项目的实践产生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编审王志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曹海军进行互动评议。

 

第二场主旨报告开始由石河子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田振江副教授主持。

新疆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杨富强研究员在题为《新疆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经验与展望》的发言中认为,南疆农村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如何吸收借鉴内地一些地方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将有助于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意义,实现新疆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罗意教授深耕牧区田野,他在报告《牧民的“半城镇化”——基于新疆北部牧区的考察》以“半城镇化”描述吐尔洪盆地的牧民定居点与新城建设过程。学术界要直面牧区社会的“新常态”,持续开展广泛的田野调查和深入的研究,进而推动牧区社会的研究创新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段文杰教授的报告《新时代边疆基层治理模式研究:基于16个省份治理实践的比较分析》选取33个治理实践的案例,比较分析后提出边疆地区治理实践的模式和特征。面对一些短板,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新时代边疆治理可以从加强制度供给、实现多元化组织、维持可持续的行政干预方面促进高质量发展。

石河子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原珂教授、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朱政教授对第二场主旨报告的内容与谈交流。


第三场主旨报告由石河子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赵敏副教授主持。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储琰教授的报告《从“是什么”到“为什么”:边疆基层治理工作方法的几点思考》,运用田野中的真实案例,生动讲述了现实基层治理工作中基于多元因素问题和机遇,以“是什么”到“为什么”、“尝到甜头”到“看到甜头”、“要的给的了、给的用得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基层工作行之有效的实践逻辑和方法路径。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MSW教育中心副主任梁昆教授题为《数字赋能的柔性安全治理:边疆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可能进路》的发言,从初入新疆的观察切入,鉴话语制度主义理论,考察边疆地区存在有异于内地的“安全”观念和相关话语提出边疆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数字赋能的柔性安全治理”政策试验思路。

石河子大学法学院孟红莉副教授的报告《新疆“访惠聚”驻村工作与农村基层民生的改善》以参与新疆“访惠聚”驻村工作为中心,结合案例、数据从收入、教育、医疗等多个角度说明了“访惠聚”驻村工作对促进民生改善、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效果和作用。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同雪莉教授、石河子大学法学院薛迎春老师分享了对第三场主旨报告的感想体会。


在闭幕式上,高卉总结发言。她指出这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不仅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凝聚了共识,拓宽了视野,并倡议共同努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边疆社会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西北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等170余名专家学者师生参加了会议。

(通讯员:代云 晁群)

Baidu
sogou